close


反彈強烈、跳槽成風、士氣低落
哈佛個案研究:裁員骨牌效應
After the Layoffs, What Next ?


剛就任一年的執行長大刀闊斧地裁員、關店,雖然收到整頓組織、重振業績的效果,卻也出現許多副作用:


留任的員工對執行長極度反感,甚至可能引爆跳槽風!
公司的耳語不斷、人心惶惶,營運危機正火速蔓延……


~摘錄於 HBR 2009, 04 月號


公司因營運不良,找來了新的執行長。在評估過後,決定重新針對公司流程或是營運模式做變更。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隨著部份老員工被裁員,大家人心惶惶,不只怕自己被裁員,也對公司對裁員的對象似乎沒有標準,而感到沒有安全感。


於是,公司內部謠言四起...


執行長想要面對面鼓勵大家,並解說裁員之原則,但員工當下的表現讓他心灰意冷...


~~~~~~~~~~~~~~~~~~~~~~~~~~~~~~~~~~~~~~~~~~~~~~~~~~~~~~~~~~~~~~~~~~~~~~


也許是因為東、西方文化不同,此文的專家評論,都較偏向公司應向員工做更好的雙向溝通,或是在事後如何再重新建立員工關係。


但在東方資方較強勢的文化中,要讓資方去做這全面道歉或是建立雙向溝通管道,不是大部份的公司可以接受或是真正實踐的。


看完此篇文章後,卻有另一種想法。


~~~~~~~~~~~~~~~~~~~~~~~~~~~~~~~~~~~~~~~~~~~~~~~~~~~~~~~~~~~~~~~~~~~~

依 KiKi 媽咪被裁員五次的經驗(都是公司結束營業),或是後來自己參與其中,真是看盡人情冷暖!


不管公司及主管做多少努力去做事後補救,或是之前說了多少好話鼓勵大家,或做政策說明,其實,一點用處都沒有。


會留下來的,依舊會留下來;想走的,不管你如何留及說明,一樣會走!
會批評的,一樣會批評;守本份的,一樣會安安份份的繼續工作!


人,是忘性很高的動物,只要公司正常營業,賺了錢大家可以分點獎金,或只要有正常年終,沒多久,這公司裁員的事,一定會慢慢被淡忘,大家自然而然會回到工作的軌道。


公司裁員方式很多,如整個部門裁撤,則組織人員自然全部裁撤;有些以產值最低的開始裁;不管用那一種方式,總會得罪一些人,只是,在裁員之前,公司及主要幹部們,都準備好了嗎?


準備什麼?


準備裁員前之重要關鍵人員的人心鞏固!


若這些主要關鍵人員留不住,那麼最壞的打算是什麼?有接班人嗎?
如同文中所提,一位本來很忠心的主管,竟然可能會離職,當然,也許只是謠傳!


另提一個觀念:別以為自已真的在公司很重要,想拿離職做一些交換手段。


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繼續營運及賺錢,員工及資方永遠是以金錢做為中介媒體而已。

一個體制很好的公司中,不會因為有員工集體跳槽或是走了重要的人物,而導致公司關閉。

頂多因為負面消息而下挫一陣子,到後來,公司絕對會利用某些方式,將股票炒起或是發佈新消息,去蓋掉原先負面的印象。

這又讓 KiKi 媽咪想起前一篇文章所說:管理,到底是管人?管事?或管一個『系統』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Ki 媽咪 的頭像
    KiKi 媽咪

    都會女子的異想世界

    KiKi 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