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公司開了個內部訓練課程,我被分配到『會議管理』這個主題。
『會議管理』是個很制式且無聊的主題,但卻又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搜尋著書架中,拿下一本書-「開會開到死」,這是天下在前幾年出的,在政大上課時老師的指定參考書,當時看完後便丟到一旁,因為覺得內容乏善可陳。但為了要上課找題材,又拿出來翻了翻,突然有很深的感受。
書中的主角,教大家將會議當成一齣戲,而主持人,便是這場戲的編劇兼導演。因此,我將會議分為三大部份:前戲(探勘)、開場(走位)、收場(回位)。
〔認識會議的本質〕
會議本身被賦予的使命:
策略的形成、凝聚共識、問題解決、有效溝通、績效評估。
但最重要的一環為:「會議的結果必須對組織有效益。」
若沒有達到此目標,這個會議變為無效。不管會議當時的氣氛有多好、結論多麼的有明確。很現實,但卻很實在。
在課堂中,我請所有參加的同仁寫下他們認為會議遭遇到的問題,我將它們分為四大項:
1. 議題包羅萬象、不分輕重。
2. 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踪。
3. 過程混亂、充滿疑惑;無生氣、散漫,個個事不關己的態度。
4. 資訊破碎、傳遞管道混亂、八卦滿天飛。
〔開會,可以看出一個公司的文化〕
若有人告訴我,「公司文化,只是在唱高調!」我絕對可以判定,此人一定不是一個管理人才。因為他並不了解,文化對一家公司的重要性。
有開過一種會嗎?
每個人看著自己的 notebook,看起來好像很科技又有效率,但是仔細一看,上網的上網、看股票的看股票、msn 聊天的聊天…這就是公司文化。
很不幸,它發生在我身邊多年。
我告訴學員,不要說別人,先想想自己的行為。當別人在台上說話時,您在做什麼?有仔細聽別人在說話嗎?
因此,改善會議品質的第一步-不准帶 notebook進會議室。
看似很無情,但卻是會議成功的第一步。
前戲(探勘)
在上場前您的劇本準備好了嗎?
n 電影的主題是什麼?
n 電影的結局是什麼?
n 電影的演員是那些?
n 誰是主角?誰是配角?
n 需要那些道具?
n 電影放映的長度是多少?
n 主要的場景會在那裡?
開場(走位)
『戲劇是一場有互動的表演,導演必須指導演員要表演什麼』。
身為導演的您,必須指導每個演員,在每一個橋段說出自己的看法,探索每一個人的意見,並且要逼大家提出來溝通,直到充分表達為止。
導演必須適時指導演員,回到劇本的原意中,別讓演員隨時脫序演出。(千萬別到處插題啊)
開會不一定會有共識,但絕對必須要有符合原主題結論。
且不管之前的討論有多少衝突點,一旦有了決議,所有人必須要遵守會議結果。
收場(回位)
『傳播資訊透明化,別讓會議結果變成八卦』。
我個人認為,收場是會議中最重要的一環,但也是最不被重視的一項。
導演導完這一齣劇後,必須將內容做適度的剪接,播映給相關人員看。別讓會議的內容,變成公司的八卦來源。
而所有的演員在演完後必須回到本位,不計較會議時的衝突,並徹底執行會議結果,做好下一次會議的題材。
每個人都可以變成奧斯卡金像獎導演及演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