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青城山前山
是為了好友 Greg 來成都支援
這次
只有小強陪著我們來
當天買不到動車票
我們坐大巴
大約一個半小時到青城山車站
去年十一月第一次到青城山
人其實很不舒服
第一次到成都時,因水土不服
每天只睡兩三小時
回台灣兩星期趕著文件
又到成都來出差
只記得當時一到青城山入口處
整個人精神都來了
空氣
新鮮的空氣
我猜
路邊開滿這不知名的花
讓我想起家中的院子中也有它
不知它是否也開花了
想家了唄
前一次來
因買了四點半的動車票
下山很趕
加上很久沒爬山,身體狀況又不好
所以下山時整個人快掛了
一路讓小強扶著走
這次因也買不到回去的票
索性買八點多的動車票
就一路慢慢地走
不趕、不趕
慢來、慢來
這次換了條路
從上次下來的路往上爬
今天遊客比之前來的多一些
又看到這奇景
也要 Greg 來玩一下
靠山太小了啦
頂不住你哦 Greg
字
我喜歡漢字的美
因此,匾額
是我愛照的景
當然
我還是照樣爬不動
沒關係
我喜歡一個人慢慢地走啊走
今天
不趕
休閒
這才叫郊遊
這才叫玩樂
不是嗎
欣賞這裡的一草一木
一觀一景
前一次的記錄
慧根是我最後的照片
走了這一遭
我得到慧根了嗎?
佛祖
我會努力學習的
假
青城山一樣人工
不要想像金庸中青城派的弟子在這裡練功情景
但
青城山前山,會讓我想再來
很怪
【秋天的成都很銀杏】
是我對成都的印象
去年這時
這裡是黃的
滿山的黃
美
上次從這下
對四周完全沒印象
只記得低著頭,眼看著發抖的腳下
一步步趕路
青城山,是成都盆地西南邊的群山之一
前四峰是啥?
等下問問度娘吧!
今天天氣不錯,涼爽
前兩星期去後山
完全沒聽到鳥叫聲
今天
遠處偶爾傳來幾聲鳥叫
沒想到
從這小徑出來
去年
我一個人在這裡發呆好久
雖然它位於有名的上清宮右邊
人來人往的大道旁
但站在小徑口
望著深處
卻有一股處於世外的幽靜
那裡求道?
何處修德?
它告訴你
道不外求
德自心中尋
這裡雖假
但每個庭院
只要細細去品嚐
一樣很有味道
看你心中存著什麼
來這裡
不要只是走馬看花
多停下來
看看每尊菩薩的表情
每尊
都會讓人平靜
張大千送給青城山的匾額
何謂道?
一陰一陽謂之道
大自然之法則也
兩次來都沒有好好的先做功課
下次有機會來
一定要真正的認識這裡
是否再有機會拿本書,在亭子裡待上一天?
休息一下再走
將體力發揮到最頂
可以再爬很久
人生,也是如此吧
今天狀況不錯
腳力
果真要練的
右方為成都盆地
灰灰的
是
成都的天空大多時是灰的
但景卻是彩色的
不要只顧看上面
看看四周吧
心
會跟著亮起來
大道無私
道
是自然,是宇宙
對於世間萬物
一視同仁
不用比
這世上人事物
都是一樣的
你有的痛苦
別人也有
只是你沒有看到而己
不是嗎?
果真
問道青城山
來這裡
用心體會每個文字
總會得到不少心得
老君閣為前山之頂
之前來沒有仔細看圍牆
四周,竟刻有八卦
第一眼看到泰卦,算是緣吧
回去查了一下泰卦的意思
泰
乾下坤上
天地交泰
陰陽天地相交以溝通的安泰之理
泰卦主爻為柔順中庸的六五與九二相應
代表著虛懷若谷的謙謙君子
青城山
果真讓我收獲良多
此次來青城山
比上次來更有感觸
不趕
細細品味
多久沒有讓耳朵清靜了?
來這邊
不要再掛耳機了
聽聽山的聲音吧
聽聽道的聲音
哈
畢竟是俗人
到青城山
沒修行不能成仙啊
很高興的是
這一路下來
沒有再讓小強扶著
不想坐索道
再走一段路
還早還早
坐船到另一頭
最近
愛上了【上善若水】這四個字
水
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
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
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
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
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
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
天色暗了
人該回去城裡了
但這心
好像不想走了
上次帶回去的,是歡樂
這次要拉回的
是平靜的心
筆直的大路沒有車了
招了共乘的私家轎車到青城山車站
青城山
到這第三次了
每次帶回去的回憶都不同
下次
要再帶什麼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