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紅樓夢妙玉劇照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妙玉判詞
紅樓夢,給人較深的印象,大多在賈寶玉,林黛玉及薛寶釵的三角戀情;再對紅樓夢有更深一層認識的,就是大管家王熙鳳及其它家族之間的故事。但在看完整個連續劇後,讓我第一個想下筆的,卻是蟠香寺的妙玉。
妙玉,原是蘇州人士,家中原是大戶人家,因故到蟠香寺帶髮修行。賈府在建大觀園時,因蟠香寺的地基也是賈家的,因此將蟠香寺規劃入園。有了這因緣,妙玉和其它賈府的人有了更深的來往,也被納入正冊十二金釵中。
妙玉出來的回合並不多,但在在都顯示出名門大小姐的高傲及才華,且她的才華絕不下於已是才女的林黛玉。
新版紅樓夢妙玉劇照
為什麼讓我第一個想要寫她?主要是在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一群人到蟠香寺的那一回合,妙玉的表現,讓我實在太難忘,且也實在太符合屬於她的判詞。
劉姥姥進大觀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劉姥姥共進大觀園四次。第一次是厚著臉皮去討錢,第二次則是存著感恩,拿了一堆蔬果去向賈家致謝。賈母認為劉姥姥還有點心,因此留下她在大觀園住了幾天。
有一天,賈母史夫人帶著劉姥姥及一群人到蟠香寺,妙玉看著一群人都來了,很熱心的招呼著,並拿出名貴的杯子沏茶給賈母。賈母卻要劉姥姥喝,當劉姥姥用那杯子喝完茶後,妙玉表情顯示出很不悅,寶玉看出來了,便順勢將那杯子送給了劉姥姥。而當寶玉等一行入到妙玉的房裡,妙玉卻那出自己貼身使用的杯子給寶玉。更說出,劉姥姥用過的杯子,她嫌髒,若不是寶玉說了,她也會把那杯子丟掉。
這妙玉一個帶髮修行的一個出家人,存的是什麼樣的心?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這便應了妙玉判詞前兩句。
妙玉出現時,不斷的給其它人詩詞上的建議,及和大家打憚語,顯示出她不同的氣質及對佛道的見解。但在一些小地方,卻又是表現出,她高傲而爭峰的行事及心態。
她覺得自己入了佛門,就是高貴、純潔的,但在心中服侍的,不是眾生及菩薩,而是她認為的眾生,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才是她的菩薩。
這些,賈寶玉及薛寶釵都看在眼裡,但電視劇沒有演出他們兩的心聲,不知書中是否有寫出?
只是在最後,因賈母出殯無人在家,妙玉被四姑娘惜春留下後,晚上被搶盜擄走,下落不明。
因此,又應了,判詞中的後兩句。
妙玉在後人的評論中,一直都不是挺好的,也許,作者就是要用妙玉的故事告訴世人,做人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