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
是內地叫計程車的用詞
他們也不叫計程車,叫出租車
上海的出租車很多,除非你到很偏遠的地方,基本上在市區隨手攔大概都不難
當然,遇到下雨天及特殊日子就比較不好叫車
大約從 2014 年,騰訊推出了滴滴打車這一套 APP
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國開啟了打車平台的競爭戰
在韓國的中國 Web 2.0 介紹中國的一天中
主持人在北京第一個用的軟件
就是打車 APP,開始一天的中國之行
打車平台也不是一蹴即成
也有它慢慢演進的過程
中國市場喜歡玩營運平台的維運
它不是只是一套軟件,也含了生意門道
打車剛開始,只有一般的出租車
司機安裝一套 APP 來接單,用戶安裝一套 APP 來叫車
那麼多平台,司機要安裝那一套?
搶市場,成了各平台的後台有多硬的證明
做為先鋒的騰訊滴滴打車,利用司機及乘客雙方補貼的方式
成功將傳統出租車,打造出高科技的形象
一直到人手離不開滴滴打車
然後,這市場不到半年竟然馬上加入第二個打車平台
快的叫車
一些傳統的司機意識到
若不安裝打車接單軟件,則有可能失去更多生意機會
所以,當初沒加入滴滴打車的,再加入了滴滴打車及快的叫車的行列中
因為有了更多司機的加入,用戶也加入了
這樣快速的供需循環,成功造就了這平台的發展
到過中國的台灣人,一定很不習慣坐這裡的出租車
破舊,煙味,髒,不守交通規則,態度惡劣
很難去想像,一個上海國際大城市如此
更何況是二線以下的城市
也許有這樣的需求
專人之出租車,也加入了戰局
它標榜了
乾淨的大型私人驕車,良好的服務態度
大家最熟悉的美國 Uber,初時只為企業用車及機場接送等長途租車
有那麼多車停在門店,為什麼不在平時也出去賺賺錢呢?
當然,眼光看的準的企業出租車行列,也瞄準了這市場
於是,類似像 Uber 的1號專車也加入了
因此,滴滴打車及快的叫車也出了所謂的專車系列
所以又區分了一般出租車及專車兩系統
然後,依照用戶市場需求
拚車/順風車也加入了打工行列
若你要省錢,不趕時間,又不介意加陌生人一起搭車
那麼,拚車及順風車又是一個好選擇
所以,又有了出租車,專車,順風車三種系列
生意人必須永遠去挖掘市場
財源才能滾滾進來
反正平台上的用戶夠多了
那麼,用戶還有什麼需求?
中國人愛喝酒,不管什麼場合,看古裝連續劇就知道
喝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在中國也是一直在推廣中
在很多餐廳門口,有很多人架著滑板車在外等著
就是等著代駕的人
因此,因為用戶多了,代駕的人,也加入了平台中
若你不叫車,只是要找代駕
上 APP,沒多久,代駕司機就來了
對用戶來說,安裝四,五個 打車APP 很平常
滴滴打車叫不到,就換快的打車
再叫不到,叫1號專車
再叫不到,看看有沒有順風車一起走
這樣,這市場越來越大
然後,你離不開這種生活
也許科技進步不一定是好事
只是,再進步一點,不也是很好?
而站在專業的 IT 技術角度說
中國的 APP 技術,已是世界最頂端,目前無人超越
回頭看著台灣,在日本企業 Cost down 的黑影中
不知可以存活多少?
我很擔心往後回台灣後,套下那句流行語
真回不去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