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有個在中國多年的朋友問我:你熟互聯網嗎?

 

我想著:互聯網?Internet 應用嗎?咱們不是用這 internet 應用二十多年了?

朋友說:好像不是只有 internet 應用那麼簡單,在中國把互聯網說的很神,所以也有點懷疑。

 

然後,我上網找著互聯網的資料,怎麼看都覺得不就是全世界在用的網路應用而己嗎?但心中有點虛虛的,畢竟不是在生活在當地,無法真正去體會這新的名詞-互聯網】。

 

然後,最近在一本書:【順流而為,互聯網+】中看到作者的序中,有一段話說的很有意思:

 

化緣的改叫眾籌;算命的改叫分析師;八卦小報改叫自媒體;統計改叫大數據;忽悠改叫互聯網思維;做耳機的改為可穿戴設備;IDC 的自稱云計算;辦公室出租改叫做孵化器了;圈地蓋樓改叫科學園區;放高利貸的改叫資本運作;借錢找朋友叫做天使投資。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改了一個名字包裝成符合國家政策的閃亮名字,要錢,很容易;忽悠不懂的人,更容易!

 

 

2014年正式到了上海工作,花了三個月時間摸透了微信的底,使用所有生活上的 APP 後,在想要去深入了解【互聯網思維】時,李克強在 2015 3月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媽呀,還沒搞懂【互聯網】和 Internet 運用時,怎麼就升級到【互聯網+】了。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叫【互聯網】,再來討論什麼叫【互聯網+】。

 

若你到中國實際生活,會發現中國的 internet 運用中,有一個思維和其它別的國家很不同:【平台】。若用台灣的字眼來說,應該是 Platform

 

【平台】,在現實界來說,可以是一個實際的組織,如什麼百貨商場管理協會這一類的,它是一個讓某一些特定人在裡頭【交流】的地方,上面有人有了人就有資源有了資源就可以有利益流動有了流動即可帶動資金有了資金就可以去投資有了投資就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然後,把它擴大,百貨商場管理協會和什麼有關?鞋子協會?食品協會?重點是,這三個聯合起來,還要搞一個【商業模式】出來。【商業模式】說穿了,就是如何賺錢及如何分贓的條款。從小父母就教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希望透過聯盟達到 1+1 >2 的道理。

 

這是就是【互聯網思維】。

 

若這時,我們把這【平台】變成一個系統平台呢?百貨商場的一個 APP ,賣鞋子及食品的商家就聯合起來到這 APP 商場開店。人,就是會員就是流量;有了流量,別人看到有錢賺,賣衣服的也來了;有了更多產品,就更可以活絡交易;有了交易就有現金;有了現金就可以拿這再去做股市房地產放貸業務;有了這些國家經濟就可以發展起來。

 

這是就是【互聯網】。

 

所以,除了特有商家單獨的 APP 外,大多 APP 都是以【平台】的形勢出現,如淘寶、大眾點評、美團、餓了嗎?、58同城、安居網、二手車網等等,大家共分享同一個商場平台。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政策的一部份。

 

 

那【互聯網+】就是再升級,升級到所有性質不同的(【互聯網】+行業別)+(【互聯網】+行業別)。

 

例如?

 

 

~待續~

 

 

備註:類似快的打車原先也是只有出租車,現在也結合拚車,專車及代駕,我相信接下來,如保齡球理論一樣,總會再打下一個瓶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互聯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Ki 媽咪 的頭像
    KiKi 媽咪

    都會女子的異想世界

    KiKi 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