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年初到中國時,微信的功能除了原有基本的社群功能外,已有公眾號及服務號的雛型。此時,騰訊已將下一步的布局告知全中國他要做什麼。2014、2015年這兩年,微信上的消費金融及微商已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微商】,這個因「利用微信社群進行銷售的商家」的名詞因應而起,也被延伸應用到其它地方。

 

阿里巴巴也不能落人後。原先利用淘寶、天猫做為大宗付款優勢的支付寶,開始往線下發展。什麼意思呢?就是結合實體商店的POS機,利用支付寶來進行付款。當然,騰訊怎麼能嚥下這口氣,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國一半以上的街頭商店,全是這些標誌。

 

微信及支付寶的線下支付,改變了人們「購物的習慣」。

  

 

 

這就是 Online to Offline

 

2014年我在FB上也開始注意到,Line 也開始進行商城建置,而在 2015年法律也開始進行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條款。回台灣後,問了四周的朋友,台灣目前 Line 商城的發展狀況,大家對此事的看法都是:「還沒有做起來」。

 

其實,我並不訝異!

 

不管是Online to Offline 或 Offline to Onlie,重點並不在線上到線下或是線下到線上,而是,你的「商業模式」到底有沒有「改變使用者的習慣」、或是「剛需求」有到非轉移線上或線下不可如美容院,提供手機查看積分及線上預約只算一種服務,它並沒有改變人們上美容院的習慣。在台灣便利店遍及、購物隨手可得、價格透明化的市場中,加上整個社會人口結構的不同,並不是中國所有的商業模式都適用於台灣及其它的國家。

 

 

改變「習慣」,是規劃 O2O 的第一法則。

若只是資訊流的改變,是不會成功的。包含現在大家在炒的火熱的【物聯網】,並不是只是設備之間的連結,要把「人」及「社群」也考慮進去。

聽一位清大老師的課:「你有沒有發現,從什麼開始起,【掃一掃】,變成APP 必備的功能?二維碼創造出另一個時代!」我在 2011年的 EMBA 研究計劃曾提出QR Code  的廣泛運用,台灣教授們視而不見,因為他們沒有認知到,「QR Code 並不是一個技術,它是在創造一種生活」!

 

 

台灣資訊發展的早,早期多追隨美國及日本的脚步走,但面對對岸資訊來源太過大量及快速,台灣不知不覺漸漸受到影響,看著別人成功賺大錢,也想要跟進,這是人之常情,但沒有看清楚自身環境的優勢及缺陷,只怕又是另一波的泡沫!

 

接下來我預測,AR、VR,也將帶大家進入另一個世代,不管軟體、軟體都是發展的機會,如,一支內帶有VR/AR 功能的手機或眼鏡。台灣能不能再利用科技上走向世界,掌握「生活」的節奏,才是突破的王道。

 

arrow
arrow

    KiKi 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