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

是福德即非福德,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受持乃至四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

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以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

 

世尊問須菩提 :「如果有人用這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物來布施,你覺得這個人是否可以得到很多的福報呢?」

須菩提回答世尊:「當然很多啦!」

世尊再問   :「為什麼?」

 

在未說明以下兩段之前,先來聊聊一部電影:黃曉明演的「大唐玄奘」。

 

很多人在看了此部片子後,其中玄奘在印度看到很多窮人及不公平,問了一位智者:「為什麼印度身為佛國,但是却還是那麼的困苦?」

 

智者回答:「因為他們尚未成佛?」(意為尚未開啓智慧,成為可以控制自身生活的人!)

 

若不了解佛教教義創立的背景,則真無法理解印度為佛之國,好像反而沒有接受到佛法的福報。

 

~~~~

 

在古印度,接受佛法洗禮的,並非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是那些王公貴族們。原因在於世尊悉達多本為王子,雖說在菩提樹下頓悟,看清煩惱的來源,但追隨他的,依舊是一些王公貴族。在印度,階級觀念是很重的,在下兩級的平民及奴隸是永無出頭天之日,只能生存在上層王公貴族的奴役及壓迫,生活是很困苦的。

 

到目前為止,很多以佛法治國的國家或地區,是很敬畏並崇拜僧人,原因在於僧人是接近上層的一個階梯,可以改善自身的生活的,大多窮人家是希望小孩當僧人以得到別人的尊敬。

 

我沒有找到任何的典藉去支持,但我個人之猜測,在那個民智未開的國度及社會背景下,悉達多王子是希望藉由這些社會上層人士,在接受了他的理念後,可以打開智慧,打破階級觀念去愛護自己的子民,此為後來的大乘理念的根源。再藉由這些種子,去教化平民百姓,以自身修行來達到基本的做人做事的生活態度,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此為小乘理念的根本。

 

只是原先悉達王子的好意,在世代的流轉中,多少都被扭曲,很多人利用佛法的合法性去欺騙或輪為操作人心的工具。

 

我們再回到原來的經文中。

 

~~~~~

 

世尊繼續問須菩堤:「為什麼你會這麼覺得?只要佈施了世上的寶物給世人就可以得到福報?」(請記得,佈施給世人,不是給僧人!)

 

須菩堤不虧是世尊的得意弟子,他馬上回答:「到底什麼叫福報?每個人對福報的定義並不同,因為每一個人的需要都不同。所以是無法去定義什麼叫福報的。」

 

如同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在飢荒逃亡時,黃金重要或是饅頭重要?」

 

因此,世尊和須菩說:「直接送人一簍筐的魚,不如教他如何釣魚啊!你這輩子有多少財富可以給多少人?你不如把我教你們的,應該要有的生活態度及方法教給其它人,這樣你才可以幫助更多更多的人。受惠的人越多,社會才會更美好。這樣自己也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利益。這就是我要告訴你的佛法啊!」

 

 

只要對人真誠以對待,不要為自己的利益設下太多套路。別人一但受益了,自己也會從中得益。

 

這是「佛法」中要告訴我們的,這才是世上不變的道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剛經
    全站熱搜

    KiKi 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