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否。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次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希知希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

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

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

 

佛經中,有不少的動詞及名詞,各個大師的解釋不同,這是很正常的事。畢竟這部古老的經典口耳相傳,加上文化及讀音的不同,在記錄上多少有點偏差,就算看中國的古藉,也常有類似的事發生。驗證方式不外乎:從別的典籍中應證,或是前後文應證等等。

 

 

 

在金剛經中,也出現不少這兩個字:心、法。

 

【法,為心所生】。

 

這是很普遍的解釋方法,當然,所有的理論,只要從頭到尾可以貫穿說明的通即為正確。但查遍網路上的解釋,相信我們這凡人還是無法解讀出這層意義。

 

常說佛法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若如此如何可以信服於大眾?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須菩薩也問了世尊這個問題,其中,就對【法】做了說明。

 

 

我想了很久很久,想用一個現代的詞彙去替換它,在沒有更好的用詞之前,我暫時把【心】用【潛意識】這個詞去代替,用【動機】這個詞來說明【法】這個字。

 

 

 

 

世尊和須菩薩說,

「所有的一切的事務,都是因為以前和外界及自己的互動循環,形成了潛意識在我們的心裡。

 因此,當我們在看一件事務本身就不單純了,若在處理一件事務時,再加上自己當下動機,

 只會把這件事變的更複雜了,這樣,怎麼可能把事情處理好呢?」

 

 

抽絲剝繭,才能看到事務的本身。所以,傳授心法,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Ki 媽咪 的頭像
    KiKi 媽咪

    都會女子的異想世界

    KiKi 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