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剛經 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

 

 

第十七品,很長,需要分三段三篇章來說明。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應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己,而無一眾生實有滅度。

「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所以者何?」

「須菩提,無實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要知道,很多佛經,都是由梁武帝時期,由昭明太子編輯成章的,包含這金剛經的三十二品。梁武帝醉心於佛教,也曾向達摩祖師請教過而被訓了一頓(請自行上網看)。因此,流廣版的金剛經內容的原始性,是很值得懷疑,但其中心思想是不變的。

 

若按照其教學傳播作品的角度來看,每一品都應有一個主題,為了要顯示這主題及承先啟後,多少會重覆一些理念,因此金剛不少品分中,不斷在重覆須菩提的問題,所以應該不是須菩提太笨,哈哈,我若是老師,早把他逐出師門,課都上到一半了,還在問前面的問題,此人資質如此差,如何能做傳播理念的先驅。

 

此段純屬我個人之合理推測,不然難以說明為何金剛經一直在重覆問題,但是有些問題回覆又有點不同。

 

~~~~

 

須菩提問了世尊:「老師,若世人同意我們的理念,那他們如何可以做到抛開主觀意識?如何去實踐理念呢?」

 

老師說:「若有世人願意追隨我們的理念,照理我們應該要指導他們找到自己的清淨心。但是有一點很重要,我們要指導的這些,應該用平常心對待,不需要特別用什麼方法去指導,而且,不應有分別心。」

 

~~~~

 

我們常在佛經中看到三個詞,滅度涅盤圓寂,其意思都是相同的。就是已悟道得到脫離生死苦難的境界得到喜樂的大智慧。只是現代人,把這三個詞當成追求死亡後住西方極樂世界,死了才達到大智慧,那活著時候要幹嘛?

 

這三個詞可以做為名詞,也可以是動詞。這段裡的滅度,可以說是去指導世人,如何得到大智慧的意思。

 

~~~~

 

須菩提聽了世尊的回答,又矇了,馬上問世尊:「老師,這是什麼意思啊?」

 

世尊回答:「世人本有清淨心,只是被四相所迷惑,要去除這四相,是世人自己要去面對的,我們只能告知他這佛法的理論,如何去實踐還是要他自己去體會。我們如何能無時無刻去盯著他們呢?」

 

 

須菩提又問世尊:「所以呢?」(我想須菩提昨天沒睡好)

 

不過,世尊還是很有耐心的又重覆一遍:「我以前在我的老師那裡,也沒有拿到什麼武功秘笈,我們只能了解其經的意義,這就是所謂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須菩提,你懂了沒啊!(這是我個人的感嘆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Ki 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