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是做業務的工作,所以不會在一天之內跑很多地方的情況,這兩個月來,因為組織的調整,暫時要多和客戶接觸,開著車到跑,變成了家常便飯。
停車的地方,不外乎客戶自家的停車場,但在車位一位難求的狀況下,很難停在客戶自家停車位;
私有停車場,通常很貴,可以不要停就不要停;
路邊公有停車場及台北建國穚下這類的,就成了首選。
台北市及新北市的停車場收費方式分為兩種:悠遊卡或現金,如各大公園或捷運站下的公有停車場;另一種的,就是傳統的收費單式的。
通常一天下來,可能會有多張的收費單,時間到了再去便利商店繳錢,手上一堆繳費單容易不見,也很不環保。開著開著,突然有一個想法!
一般私人停車場有月租的方案,為什麼公有停車場不行呢?
因為每個路段的收費金額不同,我記得除了主要道路的停車格之外,如信義路、敦化某些路段要 70~100 元,但一小時大多在 20~40 元之間。月租的方式都是先收費的,有沒有停也不一定,但平均下來,台北市及新北市 3,000~4,000元的月租是合理。為什麼公有停車場不能也來個月租方案(跨停車場的,目前有少數公有停車場可以個別月租)?
只要我繳了月租費,給我一張證明貼在玻璃上,收費人員就不再開單用掃瞄的(新北市及台北市拆帳用),可大符省下收費服務時間,也可以多走一些,可能可多開幾張散單,也可以少一些收費人員、少了些繳費單;對民眾來說,手上不會一堆繳費單,容易忘記又容易掉,如此不是對雙方都有利而又環保(只對超商不利啦)?
還有一個方案,停車證用申請的,收費人員用掃瞄的,和信用卡一樣,先消費後付帳,利用自動轉帳、email 或 iboun 等自行印出繳費,也是一個省紙的好方法,將一點工作分下去給民眾,也省下不少公帑!
隨便想想,好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