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從書架上拿了一本蓋滿灰塵的書-LQ 職場人必懂的【大圈小圈】定位法則。不知是什麼時候買的.實在完全沒任何印象,肯定買來後就沒看過。 此時腦子裡出現的是上週六聽的演講:『師大附中的學生,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蘇打綠。』 書中說到,一個人為什麼會懷才不遇?簡單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他不了解自己。 因為懷才不遇的人缺乏自我定位,自我期望值永遠大過於現實,所以,他才會有【懷才不遇的感覺】!
翻了一下目錄,眼中落在一個章節上:『是塊玻璃,就別妄想混進鑽石市場』。
小標題為:「懷才不遇」和「時不我與」的真面目。
這些學生完全沒有認知到,自己的水準和現實相差有多大?
如同柯志恩教授說的,當我們不斷對小孩說【你好棒】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小孩做了這事,真的【好棒】?
這【好棒的事】和現實的【好棒的事】相差有多大?
這樣的結果只是教育出一堆【感覺自我良好】的小孩!
回到本書的內容,書中心理學家提出:「EQ 低的人是最容易懷才不遇的類型。因為,EQ 低的人只會看事情的缺點,還習慣把缺點擴大,用情緒化的反應來處理簡單的問題。」
懷才不遇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實力無法發揮,而是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更重要的是,不知自己的實力和現實相差有多少,所以,他才會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感慨時不我予的人也是相同的問題。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我個人是非常認同!
套上姓名學流年的說法,在弱運及壞運時,通常不會有好機會降臨,此時,應要沉潛下來,多充實自我實力及知識,待到好運到時,好機會才會到來。這時,若是有實力者,自然會被付予機會!
舉例來說,一個工程師運不好,困在一個案子出不來,這時若學點新技術,如 App 、Android ,當公司有個相關案子下來時,因為你有新技能,自然可以脫離舊案,投入新的領域重新開始。一樣的道理,若當初你不先投入,機會來臨時,當然會給其它有投資的員工。這時,再去感嘆時不我予或懷才不遇,會不會有點說不過去?
書中說的也許不完全對,但是這觀念其實還不錯,面對自己的能力水準,和現實面比一比,也許,可以早認知自己的定位,才可以充實落差處,迎接下一個好機會吧!
- Nov 23 Wed 2011 00:44
懷才不遇?時不我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