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KiKi 哥哥的學校辦了場演講,一大早的,KiKi 媽媽有點爬不起來,但考慮了半天,反正星期六早上也沒啥事,若不去,又浪費了一個早上,於是整裝出發,享受一下一人的知性之旅

柯志恩,名字很熟,但去之前沒先做功課查一下,看到本人覺得好面熟啊,但就想不起來是在那個節目中看過。校長做了介紹,柯志恩目前在淡江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擔任教授並兼學務長,年輕時主持「世界真奇妙」(後改名為「繞著地球跑」 )走紅,也得過金鐘獎最佳主持人!啊,終於想起來了,都十多年了,本人看起來還是那麼的美麗有氣質,身材超標準的

柯教授表示,她生了第二個小孩後,就完全退出螢光幕,她認為要教養一個小孩,需要全心全力投入,一定要有時間陪小孩才行。 柯教授老大是男的,已是建中高三學生,之前讀的是公立國中;老二的為女生,目前讀私立復興中學國三。柯教授說明為什麼讓小孩分別讀私立及公立國中,除了兩個小孩的個性不同外,也有點要做實驗,去了解公立及私立國中教育不同處。自己兩個小孩的年齡及成長過程,加上現在又任教於淡江大學,這完整的經歷,正好可以分享給我們這群國一到高三的家長們一些教育方法。

柯教授先打出的簡報內容為:一般父母、老師及成人所觀察到的青少年的特徵
.為辯論而抬摃,以一個微薄的證據堅持已論
.很快的下結論,如,我又錯了,你們就是看我不順眼
.自我中心,如家中若有急事需要他放下手邊事幫忙,但他仍堅持自己的權利
.找大人碴
.誇張,極致的表現是「有什麼大不了」

但青少年內心的想法呢?
.青少年的情愛學分是我的必修課
.我要裝出一付快樂的模樣
.我想保有悲傷的權利
.他們說我很幸福
.我要擁有頹廢權
.我是憂鬱的新世族,也是超級樂觀的金錢派

青年少的生活方程式:
.我,一切,立刻
.自戀+自憐+無法滿足的消費慾望
.自我感覺良好

現在小孩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和我們當年的想法差這麼多?
父母完全搞不懂?

柯教授在分享經驗時,
KiKi 媽咪不斷在回想青少年的自己,當年有沒有以上的狀況呢?

其實,所有的父母都應要好好的回想一下,想當年,我們也有『判逆期』,和父母師長一樣有『代溝』,李明依挑戰權威時期的父母,一付理所當然,帥氣的回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也成為我們這群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我認為,現在小孩和我們不同的地方只有兩個:
一.網路:
拜科技所賜(還是科技所賜?),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不再是一群人一起到西門町逛街,而是在虛擬的世界中相約一起去打魔獸及談戀愛。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是權威下管教出來的,一切都在棍子下成長,那棍子來自父母、來自老師,『不打不成器』,是戰亂及貧窮時代的父母唯一的教育觀念。我們長大後,西方教育方式流入了台灣,加上這群長大的青少年當了父母,是台灣有史以來,教育程度最高及新觀念轉折的快的一群人,我們沒有過經驗,如何從打罵變成愛的教育,於是,大家照著書養大小孩


 


專家說,我們要鼓勵,不能打罵小孩!
父母鼓勵過頭,只有愛的教育,沒有責罰,於是養出了一群「自我感覺好,卻又沒有責任感」的小孩!

專家說,我們要對小孩多付出!
我們付出的卻不是時間,而是物質及金錢,於是,養出了一群「無法滿足的消費慾望」的小孩!

專家說,我們要培養出獨立的小孩,才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
我們完全放手讓小孩發表自己的想法及行動,於是,養出了一群為「辯論而抬摃,以一個微薄的證據堅持已論、愛找大人碴,挑戰權威」的小孩!

專家說,不能讓小孩輸在起跑點!
但父母若不適時的引導他回歸正途,他是有可能死在中途的!

一切的專家說,造就了這一代的青少年!

柯教授不斷地有意無意的提到,小孩會變成這樣,其實父母是要付很大的一部份責任,世代在成長,父母也要跟著成長的,這觀念,和盧蘇偉是一樣的!

針對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徵,柯教授解釋了很重要的兩項:少年的認同危機及自我概念。這兩項,說明了青少年為什麼會有很多讓大人無法理解的行為。

青少年的認同感不是只有這一代的青少年才有,其實,我們也曾有過。

所謂的認同,說白話點,也就是希望同學可以讓我們加入某個團體青少年最害怕的是,就是被孤立。越是這樣的小孩,反而是沒自信的小孩。


 


柯教授舉了很多實際的例子:

長的不漂亮或成績差的女同學,為了得到其它同學的認同,必須要拿出別人做不到的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如追星,拿到了偶像的簽名及行程表,或是努力去了解星座算命做戀愛大師,讓其它同學圍繞在他身邊討教,她由這地方去顯示她也有【能力】去做到,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做不到的事!(KiKi 媽咪以前也是會去收集一堆明星照片拿去學校 show!)

男同學呢?
電動啊,看誰打的高分、看誰敢去挑戰權威,當大家的英雄!把妹啊,看誰可以得到更多的
FB & msn 交友名單,若都無法做到,就比拳頭了!(以前沒網路,也會去玩街機或去撞球場不是嗎?)

因為沒有自信面對自己的能力及外貌,沒勇氣面對考試及未來人生,所以,青少年只好用另一種方式去得到別人的認同,那父母應要如何面對呢?


 


其實父母擔心的,不是他喜歡偶像或是打電動,而是他們花了太多時間在這上面,這是【時間管理】及【自我約束】的問題

父母可不可以一起陪他收集遊戲王卡?
父母可不可以幫他收集明星資訊給他?
可不可以陪他一起打電動分享交戰經驗?

父母應要好好的觀察,除了功課外,小孩有什麼特點,如畫漫畫人物、跑的很快、唱歌很好聽、很會打電動、很會打橋牌、很會寫文章,不用全能,只要一兩樣,不需要刻意,多少給點讚美,慢慢培養他的自信,若可以加入當然最好,至少有共同話題。不是每個小孩都可以念建中北一女台大的,但起碼不會將親子關係搞的很緊張,重點是有了自信,他對父母的態度絕不會太差!

但柯教授也很慎重的提到,這些都需要在小學就應要建立起彼此的信任,若到了國中或高中,其實會很難,因為青少年的重心已在同儕身上,父母的教導的話已聽不太進去,因此,小學時期不是要培養他多少才能,而是要培養他們對父母的信任認同感


 


Kiki 媽咪認為這最重要的一個交戰守則,小學時間,真的很重要!


柯教授妙語如珠,完全用理論加上經驗來分享,整場笑聲不斷,只可惜時間太短了,無法有再進一步的討論。

這星期六早上,真是一個豐富的旅程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Ki 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